佳慧:分场

毕业 1. XX酒店会场/旁晚 在人山人海的会场里,学生们脸上都挂着平常在学校里看不到的轻松与愉悦。妍妍也一样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慵懒地环视着周围,试图寻找熟悉的朋友作伴。妍妍很快就发现了正迎面向她走来的琳琳。琳琳自然地勾起妍妍的手,并示意她望向不远处的年纪校草煦风。后来,琳琳成功地与煦风合照留念,而妍妍正是那个在关键时刻将琳琳推向煦风的人。再后来,妍妍独自离开了拥挤的人潮,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思绪飘回到开学典礼的那一天。 2. 学校礼堂/早上 在人声鼎沸的礼堂里,妍妍坐在新的班级队伍里,即使周围的同学再多也抵挡不住她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受到的不安与无助。她直直地望着前方发了很久的呆,一直到有人突然从队伍中起立,闯入她的视线,就像是黑夜里突然有人带着手电筒闯入一般,刺眼又瞩目,瞬间就打散了妍妍眼中的迷茫。待回过神后,妍妍盯着男孩看了好一会儿,视线一路追随着男孩,直到他走入篮球特招新生队伍,一群人离开礼堂后,妍妍才逐渐收回视线,继续盯着前方,只是眼里的迷茫却早已转化为某种坚定的好奇。 3. 学校食堂/上午 每次午休,妍妍和朋友们都会坐在食堂里最靠近旁边室内篮球场附近的桌子,由于二者相隔甚近,即使坐在食堂内,妍妍也总能在抬头间,一眼就看到或听到旁边篮球场上的风吹草动。而今天也一样,妍妍又在篮球场上看到了那个男生的身影,他几乎每一次午休都会在固定的地点打篮球,就像妍妍总会在午休时间第一个跑到靠近篮球场的桌子占位一样。 4. 学校走廊/上午 那天午休过后,妍妍选择了一条与往常不一样的路线回课室。原以为不会有人通行,但妍妍却在不经意间从眼角瞄到了一个迎面走来的人影。不善言辞的妍妍最不喜欢这种尴尬的时刻,于是她马上低下头,想要避开与对方四目相对的尴尬局面。虽然在心里做好了预设,也设想好了应对方法,但妍妍却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勾住了魂一样,最后在两人擦身而过时,下意识地将原本低下去的头缓缓抬起,视线很快就触及到对方的侧脸。等妍妍再回过神来时,两人早已越走越远,虽然妍妍一路都没有停下脚步,但她的眼神却在触及对方后充斥着无措与惊讶,越来越僵硬和别扭的姿态也出卖了她此时此刻的紧张。 5. 学校礼堂/下午 那天是学校欢庆农历新年联欢会的日子。全校师生齐聚礼堂,礼堂内人满为患,场面混乱,妍妍一时不注意,甚至还和班级走散了。冒失的妍妍像一只忘了回家的路的小猫,不停来回穿梭在络绎不断的人群之中,所幸没过多久,妍妍终于凭借过人的观察力,重新找到了同年级同学们的座位。礼堂里特别吵,台上的老师还在不断地指挥着交通,这让本来就因为迷路而不开心的妍妍心里愈发焦躁,她抬头望向舞台,闷闷地通过怒视来向老师传递她无声的不满。待情绪发泄完了,妍妍也终于找到了座位,正准备坐下时,却又不小心与刚好转头的前排同学四目相交。这是他们第一次的正面对视。此时的妍妍,很紧张,也很无措,她不敢乱动,甚至不敢眨眼,心里默默地在思考为什么对方还不转移视线。原以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但由于对方眼中的坦荡与好奇实在太过耀眼,妍妍最后还是让了步,率先转移了目光。 6. XX酒店会场/晚上 妍妍回过神来,才发现外面的人潮都已散去。站在会场门口的班级老师很快也注意到了妍妍,连忙向她走来,让她赶快入场。原来毕业舞会已经开始了,琳琳见不到妍妍,所以特地麻烦老师出来找人。 7. 家里/深夜 “我喜欢你”,这条迟到了四年的简讯,终于可以在今夜发送出去。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妍妍深叹了一口气,然后淡定地将手机塞进被子里,自己坐到书桌前的椅子上。像是在期待什么,又像是在回避什么一样,妍妍的视线总是若有似无地飘向床上。随着房间里,时针滴答滴答地转动,空气中突然响起了一声提示铃。妍妍淡定地走向床边,从被子里拿出手机,然后解锁。在打开回复的那一刻,妍妍沉淀好的心情在这一瞬间突然爆发。妍妍微笑着放下了手机,然后对着空气发呆,期间一直在笑。后来,妍妍再也没有力气继续笑了,于是眼泪就在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流了出来,她急忙掩着嘴,像是在掩饰什么,但却什么也掩饰不住,狼狈至极,最终只能放声痛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8. 学校食堂/上午 妍妍像往常一样和朋友们一起坐在食堂里享受最后一次的午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妍妍的脸上从早上开始就一直挂着自信又从容的微笑,这让她原本就好看的五官,瞬间变得更加耀眼夺目。女孩们一起开心地回忆这四年来的中学时光,不远处却有一群人突然靠近她们的桌子。 “妍妍,其实我已经暗恋你很久了,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吗?” 突如其来的告白虽然打乱了妍妍最后的午休时光,但妍妍却一点也不生气。只见她抬头,将目光停留在远处空无一人的篮球场上,像是想起什么,却又像是终于放下了什么,妍妍的嘴角逐渐上扬,最后望着(镜头)明朗地笑得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懵懂羞涩的女孩,注定都要喜欢会打篮球的男孩,校园爱情的青春定式,除了没有穿插一首朗朗上口的主题曲,场景场次的随意推移,人物指称的含糊带过,情感动作的表面铺成,文字的单薄极为明显,而且如果连谁是谁都无从确认,故事也就难以触引更大的感动,切记书写不是依样画葫芦的布景。)

发表评论:

验证码